账号: 密码:
栏目导航
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9/11/19 15:3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执笔:戴…

“以课文为突破口,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2009.5  

在市教科室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以课文为突破口,激活学生写作兴趣”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提到“只有在相似块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外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自动去结合、接通、激活这些已存的‘相似块’中的信息,才能依据这些‘相似块’去对照、分析、比较、鉴别那些纷繁的客观事物属性,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善于迁移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时没有字词障碍,思维又极其流畅,大脑会高速运转,寻找课文知识与作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找到文本间的相似块后,大脑会极度兴奋,快速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激活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如此,在同样时间内,他们比不善迁移整合联系的学习者看问题看得更透彻,解决问题的质量更高,知识也学得更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效率便得到提高了,何乐而不为?“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找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相似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一论断告诉了我们,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之间密切的联系。而且《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作文与课文历来是语文学科中的两大主要部分,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使其在统一的系统中,提高学生的学语文的能力、水平。  

   

二、现状的研究  

现在的中学生,学了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摘抄本上也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可是阅读他们的作文,发现还是词汇贫乏,病句较多,原因何在?  

经过我们语文教研 组长期以来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在语文学科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少有关联。对于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但在这其中,过分追求课堂的艺术性理念和应试性功利,每篇文章必然也仅就语言、层次、结构、特色、人物等一一道来,模式呆板,单调乏味,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则过分强调语言文字的雕琢和技术性指导,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高中、大学,每次的作文指导与讲评也循环着相同的步骤:审题、构思提纲、选材、一般启示及要求、佳文示读、通病例讲等等,就作文论作文,学生根本无语文能力上的提高。  

由此,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1.调查研究法。以本校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作文状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中,将针对学生作连续的跟踪调查,以观察和分析加强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2.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逐步形成对被调研对象的教育对策。  

3.行动研究法。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它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了个体或群体与专家或团体的密切结合。因此,行动研究法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具体到本课题就是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制度计划、收集信息、观察与反思”的基本研究方法。  

   

四、对策的提出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素材,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就是要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积累素材,在课文的学习中发现写作方法,总结写作规律;在学课文时,实践作文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方法,提高课文的学习效率,促进语文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1)把握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实践表明,进行作文教学,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对作文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文练笔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作文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作文,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文练笔过程,是由“理解---练写---反馈”三步构成的。  

2)深挖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创造发明中实在的因素。”丰富的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要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条易便快捷的有效途径。作文是与课文教学配合进行的,设计作文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住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讲读课文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名人名篇:这些文章有的词句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有的人物心理描写凝炼;有的省略情节;有的结尾戛然而止……总之一句话,它们熔铸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同时也给读者留有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  

3)进行适度安排  

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5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必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疲于应付;如果课文知识教学的“密度”不够,便来进行作文训练,也只是空中楼阁,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作文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而不是另起炉灶,自立门户。要做到“适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作文训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新北区薛家镇 电话:0519-85955860 0519-85950845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