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文(小说)语言表述发展性评价量表(初中)
概念 理解 |
叙述文语言表达首先追求说通顺,说明白,说准确,能服从文章的要求,符合语言的规律。其次力求把话说生动,说形象,说精彩。语言好比文章的细胞,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没有这种“细胞”,就不成为其文章。可以分两大类: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包括作者叙述情节的语言,也包括作者描写人物、环境的语言;人物语言包括作者塑造的所有人物形象的语言,也包括作者以第一人称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我”的语言。 | |
C级 |
具有下列三点之一:(1)语言表达不流畅,有不简洁、啰嗦之嫌。(2)语言干巴,缺少文采。(3)叙述语言无真情实感,无聊乏味,人物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没有个性。 | |
B级 |
具有下列两点之一:(1)语句表达通顺,明白,但是平淡,没有韵味,形象性不够;(2)语言有学生腔(爱说绕弯子的话,一句话可说白的,要用几句话来说,还有说“套话”),语言呆板,人物语言缺少个性。 | |
A 级 |
具有下列两点之一:(1)整体语言准确、生动,有一定的形象性,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2)语言有闪光点:出现富有一定韵味、哲理、意境的词句,比较巧妙地使用修辞、句式,绘声绘色地描写的语句。 | |
A+ 级 |
具有下列两点之一:(1)叙述语言有表现力:或词语生动,或句式灵活,或旁征博引,或善用修辞,或文字有意蕴,含蓄深刻;人物语言切合人物身份;细节描写于无声处见真情,穿透力强。(2)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 |
自 评 |
案 例 |
|
评价 |
| |
同窗 评价 |
|
《基于发展性评价量表的初中写作指导》课题组
【说明】
1、《全日制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新课标突出了写作中对语言的要求是“文从字顺”。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
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想要出彩,就应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让语言精美,给文章增加文采。对于用词而言,要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恰当采用同义词,把最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选用出来(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对于用句而言,做到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尽显变化之美、节奏之美、音调之美;对于修辞而言,运用适当、巧妙,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语言是一篇文章存在的载体,它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尺!写作时语言可能存在的问题有:(1)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2)语言显得很冗长、拖沓,毫无文采。(3)没有新意,缺少个性化的语言。语言呆板。
【知识】
1、 描写。
描写按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最多,其又可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按写作手法则可分为:白描、细节描写;按写作角度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好这些描写方法,语言就会变空谈为具体,化单薄为丰满。
2、 常见修辞格
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反复、夸张等,作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格,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地,使读者通过联想、想像,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3、 书面性语言与口头性语言
书面性语言是比较规范、比较稳定的语言,它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过的语言,这种语言更文一些,更雅一些。口头性语言是自由、灵活的语言。它往往与生活贴得紧,贴得近,是生活化的,原生态的,有时甚至是浅露的,直白的,粗俗的。如果写作者在作品中将这两种语言有机地交叉使用,就可以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可读,同时还可以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附1】案例
【负例1·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的面前说了许多讽刺的话。我下决心要把语文学好。
(七年级《考卷发下来后》)
分析:这段文字缺少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因而无法展现生动具体的形象。文中尽是粗大的线条和轮廓,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感受。显然,这种空谈似的叙述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负例2·语言干巴,缺少文采】
汽车驶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的舍不得离开家里,可我不得不走,看着妈妈帮我打点好的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不觉耳边又响起她说的话:到学校
(七年级《妈妈的唠叨》)
分析:此文段显得很冗长、拖沓,毫无文采,虽然叙述了近百字,但还是给人一种没表达完整的感觉,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如果去掉那些琐屑的老调重弹的细节,用含蓄而又抒情的语言去展现人物的内心,就会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负例3·语言呆板,缺少个性】
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背《愚公移山》时,我就混得让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过关,下次不行!”
(九年级《我的初三生活》)
分析:这是一段很真实的素材,只是缺少细枝末节,使原本应该很出彩的情节变得十分呆板,语言毫无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无法彰显童心与童趣,如过眼云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例1.语言蕴含真情,感人至深。】
父爱,一生的财富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
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
直到初三。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那被不断压倒和挺起的究竟是父亲的白发还是父亲的心?车靠站点,我快步走下,显然,父亲望见了我,他不再用手指堵住进风的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大衣彻底向狂风屈服了,但他却丝毫没有在意裸露出来的红色毛衣在这莫名的黑暗中跳动着,向我奔来。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父亲严寒中向我靠近的那颗火热的心,那一刻,我一任泪水滂沱。
父亲轻轻携起我的手想使我的手暖和起来,但我触到的分明是冰一样凉的大手,我紧紧地将父亲的手攥住,父亲却忙躲开,“我的手太凉了。”我不顾父亲的躲闪,一把抓回那双冰凉的大手,我知道:我抓住的是我这一生的财富。
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陪伴我每一天、每一秒,陪伴我这一辈子。父亲啊,你的爱是女儿一生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女儿一生不会贫穷。
【点评】一位著名的化妆师曾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此话秒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多么伟大的父亲!多么深沉的父爱!小作者将真情凝于笔端,选取了父亲到车站接我的生活小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饱经沧桑而爱女无限的父亲,描写细腻而传神,抒情自然而真挚,语言质朴而感人。因此如此感人至深的文章获取满分是在情理之中的。
说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相信“情欲信,词欲巧”,意思是说,文章内容要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要巧妙。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情动而辞发,直抒胸臆,欲罢不能,可见“有文采”的根本途径是“情为文先,意在笔先。”
好的文章,能有使人达到“忘情忘我”境地,其关键在于一个“情”字。言语传情,常见的方法有:在行文中显现情感的起伏,在排比中加大情感容量,在平静的叙述中让读者引起共鸣,在语句的选择中渗透情感倾向等。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内心与情感,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真情实感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蕴含了真情实感的作文于是就有了鲜活的生命。
【正例2. 精心选用动词、叠音词,表色彩的词等。巧用修辞手法。语言有活力,语言有文采】
《乡村让我陶醉》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乡村是一个静寂的地方,乡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乡村是一个纯朴的地方……
——题 记
春姑娘把我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在这儿好快乐,小鸟为我唱起了圆润的歌,蝴蝶为我翩翩起舞,青蛙为我敲起了清脆的小鼓,蝈蝈为我弹起了心爱的吉它,树伯伯为我送来了甜甜的果子,风阿姨为我吹来阵阵花香,蜜蜂弟弟为我酝酿了喷香的蜂蜜,小草哥哥为我铺起了柔软的床被……
一切都好惊奇,一切都好留恋,一切的一切都好友好,这个神奇是什么?这是神奇的地方就是乡村!
是什么赋予了乡村的神奇?是什么让乡村如此的充满生机、富有吸引力?是大自然,是乡村人。乡村人以其粗犷的性格,友好善良的心地造就了这美丽的地方。乡村没有都市那种笼子般的套间,乡村人没有都市人那种勾心斗角的心境,乡村人没有都市人刻意追求华丽的习惯……
我爱乡村,爱她的树木成林,爱她的野花斗妍,爱她的流水澹澹,爱她的麦田片片,爱她的露珠调皮,爱她的鱼儿跳跃,爱她的蜻蜓点水,爱她的蝴蝶飞舞,更爱她的人心善良!
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拎着鱼竿,来到清清的小河旁,坐着石凳,学着姜太公和鱼儿嬉欢,心里是那般的坦荡无私,毫无杂念;乘着火辣辣太阳的脚步,再次踏上原来的路,回到乡村大伯家,吃着香喷喷的乡村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乡村就是这样的神奇,乡村就是这样的美妙,乡村就是这样的富有活力,乡村就是这样的令人神往……
【点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本文描绘了多个极具动感美妙的画面,很有形象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水乳交融。语言轻灵活泼,情真意切。其原因在于作者非常善于观察,也善于感悟;其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显张力,是本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闪光点。开头的题记使用也很巧妙,铺垫、烘托了气氛。
说明:诗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古人都可以说是锤炼字词的典范。字炼得好,则一字传神。就像一颗发亮的明珠,把整个句子照亮。精心选用动词,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有灵气,给人以美的享受;精心选用叠音词,能增强语气的意境美、音乐美;精心选用表色彩的词,能增强语气的意境美、绘画美;精心选用成语及四字短语,使得语言表达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形成一种和谐美。如文中“踏着、迎着、闻着、听着、拎着、来到、坐着。”这些动词准确的运用,形象生动写出了来到乡村小河旁舒畅的美妙感觉。又如:“翩翩、香喷喷”叠词的运用使语言有节奏感。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修辞是雕饰语言最常用的手段。恰当的使用修辞手法,就可以点石成金,使文章语言有画面感,立体感,形象鲜明,音韵和谐,熠熠生辉,显得文采飞扬。如文中开头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小鸟为我唱起了圆润的歌,蝴蝶为我翩翩起舞,青蛙为我敲起了清脆的小鼓,蝈蝈为我弹起了心爱的吉它,树伯伯为我送来了甜甜的果子,风阿姨为我吹来阵阵花香,蜜蜂弟弟为我酝酿了喷香的蜂蜜,小草哥哥为我铺起了柔软的床被……”这些句子形象的描写了乡村特有的自然美景,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清新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正例3. 句式灵活多样,长短变化,整散结合。语言错落有致】
把心儿打开
其实,有时候,不是爱没到达你心的世界,而是你的心并未打开。
爱,不是每个时刻都表现得热烈。沉默得如同山川般坚韧的父爱,无私得有时令自己都会忽略的母爱,纯洁而脉脉阐述温情的友爱,它们时时刻刻绕在你的膝头漾在你的心间,在你未开启你的心门的每一个时刻,它们都那么固执地坚守在你人生的每一个渡口。
心,其实是有一道门的,它无情地封锁了泪水、笑语或者其他,爱,许多时候就被这道门无情的关在门内,只有拥有开启心门钥匙的人,才能体会到种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你会感觉爸爸深蹙的眉宇间都是殷殷关切,妈妈的唠叨声里写满温馨的期待,老师的温婉批评满含着真挚的希冀,朋友的嬉闹声里有无尽的关爱。于是,训斥不再恐怖,责骂不再刺耳。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阴风霪雨在爱的魔方里幻作甘霖滋润禾苗,炎炎赤日因爱的升级烧灼沸水洗濯热汗。爱在打开的心里蔓延,心在爱的哺育中开阔。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罗布泊在爱的探索中揭秘,月亮湖在爱的浇灌下漾开,藏羚羊在爱的召唤中繁育,南极洲在爱的冒险中敞开胸怀!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经济因为爱的“宏观调控”而繁荣,政治因爱的“八荣八耻”而清明,人民因爱的“共和国卫士”而安宁,祖国因为爱的“一国两制”走向统一!
如果,你的爱在不经意之间不小心溜走了,千万别过太悲伤。因为,只要心的门户洞开着,爱,就会随时闯入心怀!
朋友,请认真收藏你的钥匙,坚守爱的门户,随时打开心扉,让爱幻作源头活水,汩汩流入你美丽的心湖,让爱的清波漾开,漾开……
【点评】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1.让爱的光芒在心扉开启中美丽呈现。爱,本来是个陈旧的话题,但考生巧妙地将它与“把心儿打开”关联起来,爱的光芒便照彻了考生灵魂的思维,于是,“把心儿打开”的绚烂铺排,向我们展现了“博爱”的情感,自然而真切地展示了考生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缤纷的材料开启开阔的视界。考生选取“爱”作为文章的切口,让打开的心装满自然情感、人间挚爱、统一大业……真实展示作者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错落华美的句式造就无穷的诗歌般的韵致。文中既有“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这样的的短句,也有“阴风霪雨在爱的魔方里幻作甘霖滋润禾苗,炎炎赤日因爱的升级烧灼沸水洗濯热汗”这样的曼妙长句,长短错落,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语言洗练。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说明:对句式的使用,就应该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长句缜密细致,短句明快有力;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设问句引人深思。灵活运用这些句式,必会使语言错落有致,摇曳多姿。如文中排比段文势如潮,纷至沓来;排比句气势连贯,一泻而出,使得语言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