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计划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2009、9——2010、2)
一、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赢民心,以精细化过程管理和开发学生潜能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抓手,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1、全面培训,增强意识。
继续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文件,要求广大教职工要将素质教育贯彻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实施,创出新路。
(1)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①选用根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②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③教学过程中,做好语文、数学、英语的学案开发。
(2)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满足学生发展的学校本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我校要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②开发“英语口语交际”、“课文与作文”、“时事政治”、“环境保护”、“物理与生活”“商标设计”等校本课程,形成校本特色。
3、研究性学习:
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初一、初二年级为重点开展对象,借鉴我校前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并要求教师都能撰写关于“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论文,并能交流,使之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亮点。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各科教师要以课改为契机,继续开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即通过抓好指导、监控、考核、评价等环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确立新理念、寻找新教法、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期初分别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及时部署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各科教学常规,不断加强教学业务管理。
2、尊重教研组组长意见,选配业务能力强、威信高、有事业心、能起协调统率作用的教师任备课组组长;实行校领导挂靠教研组制度,每位校行政干部必须参与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自我层面的管理以及师徒结对。
3、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对学期教学计划,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考评,教研活动等七大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调研。坚持教导处由校长室检查,教导处检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原则。并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4、继续坚持随堂听课制度。校行政人员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听课不少于12节。
5、把改革作业训练、提高作业效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在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评价等方面结合上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的要求。平时要求各教研组开展作业训练改革研讨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和评比示范活动。
6、加强集体备课。以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间。
7、以教研带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示范课,开课教师课后写“开课一得”,听课教师课后写“听课评课”。鼓励教师撰写“我的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学校在此基础上编写《教海拾贝》。
8、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三、校本培训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校本培训的课程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为重点,在方式上应采取自学、讲授、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定目标使教师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收获,教有所进步。要以学校发展为本,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策划和组织实施了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和课改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加强校内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培养和评选,努力提高优秀教师比例。
我校开展校本培训,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的原则。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校本培训的对象,校本培训的内容适合教师的实际,满足教师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全方位培训的原则:学校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科研、现代信息科技等方面着手进行校本培训。
3、灵活多样的原则。校本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采用课程教学、系列讲座、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师徒带教、读书心得、网络指导和实践反思等方式方法。
4、有完整过程的原则。学校整体培训工作都有完整的过程。一般包含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实施反馈和考核总结等4个关键环节。
力求做到教师职务培训校本化。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学校自主培训活动。构建教师专业交流活动模式,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模式、课改论坛、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模式、俱乐部式联谊活动模式、备课组活动模式,等等,从而为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服务,形成薛中特色。
我校校本培训,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学科带头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教材分析课为载体,进行教学案例研究。谁的课最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推荐谁做此类课的培训指导教师。教师也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做法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其通过自学、讲授、参与、示范、观摩、案例研讨、案例教学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按自己的所需,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审视和反思,搭起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使培训结果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理念。重点学习《谈新课程理念》、《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念》、《谈校本课程的开发》、《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等。通过具体学习,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新如何理解、新课程与学生评价的研究等新思想,从中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为实施课程改革打实基础。通过全员学习,让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要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精心挑选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总结 ,组织教师在学科组织内交流分析,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我校课堂教学相关点和生长点,从而探索和寻找两者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过来再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要求每位教师自选有关教育教学的学习材料进行自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不少于20页)。
四、教科教研
我校要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的促进作用。要将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以课本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这一国家级课题研究为龙头构建主课题统摄下的课题研究网络。本学期,英语《英语课堂反馈与有效课堂教学关系之研究》语文《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研究》德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数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我校校网站上设立课题研究栏目,建立专门网页。启动新课题《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师以开发课程资源为抓手,强化课程意识,进入课改状态、研究状态、创新状态。
组织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论文,收齐后向《新课程》、《常州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等杂志投稿。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科研论文评选活动、新北区电教论文评比活动、新北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活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重点工作:
9月份:
启动青蓝结对工程
校本教材编写
10月
青年教师评优课
11月
骨干学科带头人考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