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栏目导航
认知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有关理论
发布时间:2009/12/8 17:57: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教科室

认知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有关理论  

(教科室摘编)  

一、个人见解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恩格斯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革命者不应该被理论束缚手脚。           —— 列宁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 所谓奴隶,就是一个不能发表自己思想观点的人。  —— 欧里庇得斯(希腊悲剧家)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 彼得垃克(意大利诗人)  

二、教育的源泉  

  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  

                                           —— 克伯屈(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生)  

★ 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 华罗庚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地研究。                           ——  陈鹤琴  

★ 研究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     ——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历史学家)  

  学科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活动。                            —— 杜威(美国教育家)  

三、环境  

  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因此,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学校成为“观察人类生活的实验室”,我们就必须把美的东西都荟萃于此,就像在细菌学家的实验室里,为培养杆菌就必须备好炉子和土壤一样。                     —— 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  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  

                                  ——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实践家)  

★ 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意义。            —— 苏霍姆林斯基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 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  乔姆斯基(美籍俄裔教育界)  

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  

—— 弗吉尔德  

 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想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威台海姆(德国心理学家)  

★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 普朗格(德国教育家)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颠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  普罗塔戈(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  

  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创新,只有通过直接经历,才容易理解创新是怎么回事。               ——  朱棣文(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陶行知  

五、动机、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                                                  —— 苏霍姆林斯基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感受。  

—— 苏霍姆林斯基  

  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的关系。  

—— 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家)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家)  

  让学生们把你们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您引以为荣的事。  

——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斯多(德国教育家)  

  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    —— 华罗庚  

  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 陶行知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     —— 布鲁纳(美国教育家)  

★ 兴趣就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 —— 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                                                  

六、质疑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                                                         ——    彪(清)  

  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 《学海津梁》崔冯左(清)  

  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诘问之,令其善疑,诱以审问……  ——《教童子法》王筠(清)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特长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  希尔伯特((德国数学家)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 陶行知           

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不经过本身的努力,就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任何外来的帮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  

                                            —— 鲁巴金(英国教育家)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教育家)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一个人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    ——  卡普捷列夫(前苏联心理学家)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    一个人今天在合作中能做什么,他明天就能独立做什么。        —— 琼安·克劳斯  

  学生和自己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取之不尽的源流。看来,现在的学校和课堂如果不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组织教学,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 《面向每个人的学校》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教材  

  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 斯宾塞(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八、建构主义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     ——  皮亚杰(瑞士教育家)  

  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的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有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                  ——  皮亚杰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何克抗《学科教育》1998.3  

★在各种科学研究中,当人类认识从对当时认识对象的未知状态向已知状态发展的时候,必须以已经完成、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科学知识为前提为媒介。    ——岩崎允胤(日本教育家)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  

                                              ——  加涅(美国教育家)  

九、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地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  纳伊曼(南斯拉夫教育家)  

★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保罗·郎格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    —— 杜威  

十、语文教学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 陶行知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叶圣陶  

  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让作品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                                 ——  叶圣陶  

  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     ——  叶圣陶  

  作文章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思本题中有几层意思,孰为正意可用,孰为旁意可删。一篇体段,行文之光景,俱在胸中,然后下笔,则文理贯通,自成一家文章,若只逐句杜撰,文必不成。                                                    ——  崔冯左(清)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                         —— 《和教师谈写作》叶圣陶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  叶圣陶  

★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 吕淑湘  

十一、数学教学  

★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 华罗庚  

  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  

                                           ——  哈尔莫斯(美国数学家)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                        —— 汉斯·弗莱登塔尔(荷兰数学家)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观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 汉斯·弗莱登塔尔   

  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数学知识。 ——  皮亚杰  

儿童在  假如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   ——  皮亚杰  

  儿童在5-16岁之间是哲学说话的专家,在这段时期内,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                             ——  潘菲尔德(加拿大心理生理学家)  

       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决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  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十二、英语教学  

  语言是一种实践,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交往才产生的。 —— 马克思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 斯大林                                                                                                                                                              

  通过合作学习是提高口头交际能力最好的途径。——  彼德·布格斯(印尼英语教学家)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促进他们有效学习英语的唯一原则是趣味。—— Herhert Puchta  

  最终判别一个学生掌握一种语言水准不是由他懂多少,而是决定于他能用多少。    —— 亚历山大(英国教育家)  

★ 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 吕淑湘  

    

十三、审美、艺术教育  

★ 人类是按照美学的规律去世界的。           —— 马克思  

  审美观念是随着人的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    蔡元培  

  美与感官有关,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  

 ——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哲学家)  

★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 歌德(德国诗人)  

★ 一条古老的乌克兰格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手里抓住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邪恶与真正的美是水火不相容的。                   —— 苏霍姆林斯基  

  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因为它是一门最具有情感表现的艺术门类。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本身,而不是告诉学生音乐是什么;至于音乐表现什么则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                      —— 王次  

  音乐的学习比其他学习是更为有力的一种手段,因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人的灵魂中去,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使灵魂变得更美。音乐中的启发、创造能让人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         ——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  罗杰·诺斯(音乐家)  

★ 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无所知。        —— 蔼里斯(英国哲学家)  

十四、信息技术  

★ 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得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 —— 《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麦德克斯(美国内华达大学)  

  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一样,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  

——  施拉姆(美国大众传播学家)  

  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认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南国农  

十五、幼儿教育    

★ 孩子从接受关爱和温暖中得到快乐,他们幸福的源泉来于此。而且当他们受到这种尊重和爱护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  彼得麦克菲尔(英国教育家)  

  幼儿独立摸索,看来是浪费了时间,其实恰恰是赢得了时间。   — 皮亚杰  

  人在生后三年所学的事,比成年后在大学所学的量更多。   ——  保罗(德国教育家)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  陈鹤琴  

十六、师生互动  

  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大多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 叶圣陶  

十七教学最优化  

  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  

——  富兰克尔(美国教育家)  

       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尤·巴班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尤·巴班斯基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尤·巴班斯基  

  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尤·巴班斯基  

十八、教学造诣和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韩愈(唐)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斗不可能发挥作用。  

——  赞可夫(前苏联教育家)  

  坚持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鼓励教师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  司伯尔(斯坦福大学校长)   

  只有当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能力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创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产生比原来更新的、更巧妙的东西,没有创造便不成为艺术。                                ——  雷塔科(美国教育家)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术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地简单工具。  

——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惠多斯(法国教育家)  

  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  布鲁纳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  赞可夫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  波斯纳(美国教育家)★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的自觉其为思想。  ——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名家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可能吞吐八荒,囊括尽天下的学问,写文章偶有失误,自在情理之中。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名家一旦发现自己的失误,便马上改正,为学林留下一段段从善如流的佳话。      —— 《从名家的失误谈起》任崇岳《光明日报》05.2.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2016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1501号-2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新北区薛家镇 电话:0519-85955860 0519-859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