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小报制作是根据教学内容、当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的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研讨。适时采用历史小报制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片段并连成一线,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活性;提供学生思考历史、探索历史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命性。
【关键词】生动 生活 生命 小报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为我们平淡、沉闷、呆滞的历史课堂注入越来越多的活力,深深的触动着每位老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倡体验性学习,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体验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小报的制作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小报制作是根据教学内容、当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的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历史小报的设计、资料的收集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它可以考察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因此小报的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评价方式。
在小报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这样有助于营建平等、互助、和谐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但是就现在的教学实际而言,历史小报的制作开展的却很少,有的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都没有参加过。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从老师来讲,因为小报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担心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从学生来讲,有的时候虽然老师布置了小报制作的任务,但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不认真或者不愿意去完成。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首先老师要改变观点,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为什么又不愿意去开展小报制作的活动呢?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了解到在新课程逐渐深入的今天,历史小报制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笔者曾多次开展历史小报的制作,通过教学实践,深刻的了解到了小报制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制作历史小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生动的历史。
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有高度的热情去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制作历史小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小报制作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在这样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学习方法中,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史料、分析问题、小报排版等都需要学生跑图书馆、上互联网查找资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知识面扩大了,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耳、眼、脑等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在这其中学生真切的感到了学习历史的生动性。而且当自己的小报制作完成后,看到自己的作品,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历史的“生动”——历史生动的不仅在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生动的。
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中有一课是关于丝绸之路,但是书上的介绍却很少,但是学生却对这个内容很敢兴趣,所以开展了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小报制作活动。有一位同学制作了一个十分精美的小报,他的题目为《丝路风光与历史》,小报设计思路独特、内容新颖、板式别致、令人赏心悦目。他的小报版面很大,是其他同学的六倍,整个小报中央是一幅手绘的丝路地图,在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都配有图片和文字。丝路上的许多景点这位同学都去过,所以这个小报上用的照片大多是这位同学自己拍摄的,像西安、“沙漠之舟”、“敦煌”、“月牙泉”等都配有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也都有相关描写。小报四角还有手绘飞天图,是的小报处处是亮点。在问及这个同学在做这个小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的时候?他回答的头两个字的时候就是“开心”。他说:“在做这个小报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帮我印了许多照片,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当资料缺乏的时候,老师给了我很多资料,大家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且做完之后老师、同学、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所以我很开心。”
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学习历史是生动的,在小报制作完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同学们认真看过后,让同学们感到了历史本身的生动。当然不仅仅是小报,通过其他方法也能让同学们感到这“生动的历史”。
二、制作历史小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历史,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历史。
在生活中,只要你加以留意,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在我们看电视剧或电影,有的时候甚至在广告中,都有历史的痕迹;在人们的谈话中,只要你留意,时常会后历史的片段出现;在旅游的过程中,我没经过的许多景点,只要你有心,你会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听到许多历史故事等等。不过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把在生活中得到的历史知识的片段加以整合,所以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掌握适当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历史。
在七年级,有一个和百家姓有关,因为姓是每个人都有的,同时在生活中大家也很好奇“我的姓是从哪里来的呢”?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在问父母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知识,在与同学的交谈中补充了一些知识,在学校中又学到了一些有关知识,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些零碎的片段练成一个整体。所以在上这一课前,思考了很久,考虑到这一课的内容和学生自己密切相关,最后采取制作小报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在小报制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完成,组队做的不多,因为许多同学对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都想自己独立完成。本来对这次的小报制作还有点担心,但是当看看一个个都交上来并仔细读过后,给我很多惊喜。有一位同学用小报展示了自己了解自己姓的过程,分为“我问”、“爷爷说”、“爸爸妈妈说”、“我来说”这四个部分,展示了自己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完全了解自己姓的由来的经过。
在八年级,也组织过一次时间长达半学期的小报制作,要求大家制作一期和常州历史有关的小报,许多同学深入一线,去常州的重要景点实地考察,或者问家长老师等方法来获取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源自平时的生活,老师布置的任务好比是一根针,一点点把这些片段串起来。这里还有许多例子就不再一一列举。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论,的确在生活在我们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知识,但如果这些知识是零散的,学生及时掌握又会对自己人生的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们唯有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在这其中也无形的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制作历史小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问题的意识,冲破思想桎梏,感受生命的历史
李明海老实说:“培养学生的的借鉴反省意识,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身的根本价值在于‘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的‘鉴往知来’功能。[①]历史是有生命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一些新的史料或其它的发现,许多不完善的历史在不断的得到补充,有错误的地方在不断的得到纠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在变的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作为初中的学生,不可能发现新的史料对历史进行补充,以一个初中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要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个新的评价,明显也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让初中学生制作小报,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激发学生探索历史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冲破思想桎梏,感受到历史是有生命的。
笔者就曾经以“太平天国或李鸿章“为题组织过一次较成功的小报,这是一次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小报,因为要让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有独特的见解,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制作周期为三周,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成员要求分工协作,认真完成。同时给学生提供资料来源,专门提供一节课让学生到机房和图书馆找资料,在其它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随时利用我的电脑查资料。经过三周后,每组都交上了小报,在仔细阅读后发现一些学生的认识很有见地,让我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欣喜。其中有一位同学制作了《李鸿章访欧美》的小报,在其中就写到:“李鸿章并不是卖国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已经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弱国无外交,李中堂在各列强间的周旋使得中国在列强矛盾的夹缝中得以发展,其主导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是值得一书的事,尽管在甲午中惨败,但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中国更是熬不到那时,因为国力不济不平等条约是无法避免的,但李鸿章的外交手腕为中国挽回许多利益,但是由于这些事大多吃力不讨好,因此反遭国人辱骂。所以李鸿章的悲剧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是历史的悲剧。”另外有一些学生制作的太平天国的小报也有许多创新之处,有一位同学根据1999年10月我国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中的关于邪教的定义:"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人心、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这位同学从邪教的定义入手一一加以证明,将太平天国运动定义为邪教。更有学生在询问村上的老人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对于天平天国,以前江南地区多称为"长矛(毛)",至少在我家这边, 形象非常不好,属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那种。以前吓唬不听话小孩,常说‘再不听话,长矛要来了’,我感觉和现在的‘大灰狼’基本是一类。”小报并不是简单的收上来让老师看一下,更重要的是后期活动的延续,将小报贴在教室后面,让同学们看看其它小组的成果。笔者发现这样的效果很好,学生们在看了其它的小报后,在课间时常会围在一起讨论,有事还争论的很激烈,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作为老师的我有说不出的喜悦。
虽然不能说同学们的认识都是正确的,但通过这次小报的制作,让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而且是辨证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的思想桎梏,愈发理性的去认识历史、思考历史。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研讨。适时采用历史小报制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片段并连成一线,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活性;提供学生思考历史、探索历史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命性。教育本身是一种探索与创新,还有许多其他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历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让历史教学焕发出新的光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