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栏目导航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有效掌控
发布时间:2011/10/19 13:43: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查晓峰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针对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而生成的因素。  

长期以来,书本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在一些教师的眼里,理想的课堂状态是:按照设计思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地将预设教案和盘托给学生。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很少,偶尔出现的一点思想火花也被压制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做到使学生喜爱数学,让他们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一句话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课堂,师生共同学习是最有效的手段。  

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并不是无序无组织,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的学习,让数学课堂单纯的教师讲解转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精心组织下的有效活动。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的声音,而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头疼的事,如何能做到活而不乱?如何能紧紧围绕中心?一句话,如何能有效掌控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1)有针对性的备课是有效掌控的基础。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程呼唤“课堂生成”,而我们更要重视预设,这才能真正体现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淡化狭隘的模式化备课,应该强调正确预设指导下的有效备课,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弹性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在实践中,板块三串式备课有效地解决了预设的问题,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呈现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提出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问题设计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问题内含不同角度、不同水平回答的可能,能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独立思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的真实起点状态,设置明显的层次递进。这样既能让全体学生吃饱,又能让学习水平突出的学生吃好。预设虽然带有主观色彩,是一种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但它是教师从思想上对研究活动中学生表现的预见性。事实证明,一个好的预设是解决教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形成科学的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  

2)教师是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有效掌控的主体。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其实就是强调了利用生成性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强调知识传授、追求唯一答案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大多限于教师教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互动过程,教师准确把握和有效利用学生生成的"即时资源",能有效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例如在学过“比0小的数”后,我们进行数的分类教学,为让学生初步形成和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我先从生活中的分类讲起,给学生明确;分类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然后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指导学生从“数的符号”和“数的性质”二类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想想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分类的方法。很意外的是竟然有学生回答说可以按奇偶性分类,有学生回答按“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分类。这样林林总总说了七、八种分类方法。然后我针对按奇偶性分类进行点评,让学生初步明白了分类的二大原则:“不重复”、“不遗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类思想的影响。  

偶然性、差异性是课堂生成的主要特点,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所以,这种生成无法复制.但作为一名在一线教育的普通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的一些课例进行研究,就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从而开发生成性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发挥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推进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3)情感交融,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营养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这种课堂文化,表现在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中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我曾经中途接手一个班级,原先的数学教师是他们的班主任,第一节课,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反应冷淡,不配合。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找到他们的学籍卡,花一天时间熟悉了每个学生的姓名和脸型。第二节课,我不看座位表,直接指每个学生,叫出他们的姓名来回答问题。学生很惊诧,上课的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所以有时师生的情感的交融,可能只是我们教师的一点点努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者。而这一生成是以和谐自由的氛围为基础的,情感交融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展示。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所动态生成而构成有效的课堂呢?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掌控,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培养我们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性,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掌控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  

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2016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1501号-2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新北区薛家镇 电话:0519-85955860 0519-859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