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听课”。不过平常的“听课”并不是只有“听”,也有各种感觉器官的加入,是不是把观课理解为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时下,随着上级和学科组的规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绩效工资对教科研观课节数的考核,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加入到观课活动中,这是当前新形势了出现的喜人的一面。不少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观课这个平台,带着问题去观课,在观课过程中与各个层次的教师打交道,积极寻找和掌握新课程理念和新策略,拓展和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迅速获得专业成长。下面就个人在近两年中参加近200节观课活动,得到的体会和感悟,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观课。
一. 爱自己,栽培自己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应该说没有天生的优秀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成长为幸福的教师。当你无法从容掌控课堂时、当你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无精打采时、当你的教学效果始终上不去时、当你在不断抱怨学生和工作时、当你的职称上不去时、当你在单位里评价越来越差时,你是否改变目前痛苦现状的冲动和决心,你是否有将工作中的困难转化成生活中的幸福的信心和决心,只有你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你才能付诸于行动,你才能坚定而从容地去参加观课、议课等教研工作。你才能明白根本出路在于成长,“爱自己,栽培自己”你才能享受教学工作带来的幸福。
二.有备而去
在观课活动中,经常看到有一些老师夹着本拎着笔匆匆地走进教室,在他们看来,观课只要带着耳朵听、带着笔去记就行了,这样只是为了完成观课任务而去观课,对于自己和授课教师帮助不大。只有观课前做到有备而去,才能使观课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全方位的收集课堂信息,提高课堂观察与议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议课时,你就会拥有更充实更客观的材料,说理就能更充分、准确,见解也可能更深刻、精炼,从而促进双方的专业发展。
观课前要做好那些准备呢?
1.提前与授课教师打招呼,了解上课内容,了解学情,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经历和风格。
2.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思教学设计。
3.提前与授课教师协商观课目的、重点,可以是双方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可以是双方感兴趣的教学话题,也可以是双方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这样就能带着问题或主题去观课,议课时就有共同的话题,就能进行深刻的沟通和碰撞,避免你说东我说西,各执一词,从而提高观课议课的效益。
三、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尊重授课教师
1.尊重课堂:课堂在教师心中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在观课时我认为要做到: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关闭手机,杜绝接听电话;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例如改作业;不与其他观课者闲聊、议论,有问题课后交流;无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开。
2.尊重学生
首先,进入教室后,观课者首先要面带微笑,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友善和自己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对你的到来不感到厌烦。其次,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一般选择最后两排学生之间。再次,坐下以后,观课时主动向学生传递关爱和信任,让学生意识到来的不是警察,而是一位充满善意、鼓励和关心的朋友。
3.尊重授课老师
首先,提倡观课前打招呼,不主张推门听课。因为一般教师认为推门听课是一种“突击检查”、“突然袭击”,容易使双方“心理对立”,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其次,带着尊重欣赏的眼光能充分感受和挖掘授课教师的优点,体会到他成功的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尽量多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思考。
再次,成为授课教师的助手。不要在观课时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观课教师可以帮助他;如果学生有进步观课教师可以鼓励他,让学生感受到有教师在身边是一件舒适的事。
四.读懂课堂
首先,在课堂上一般观课者较多地注意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其实,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时,一定要和学生学的行为结合起来、和学生学的效果结合起来,毕竟学生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以学论教。
其次,在观课时,一定要积极有效地思考,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在观察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时,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
2.需要思考“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进,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改进产生帮助。
3.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五.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教学问题
在观课过程中,强调用多种器官去收集课堂信息,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要从大处看,从关键问题看,不拘泥于偶然、个别现象,要善于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教育事实和现象。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教师针对授课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什么特别满意或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2.就相关主题或研究课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故事?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
3.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观课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教学理念构建过程,一个专业成长的过程。同时观课是一份“技术活”,也是一份“累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多深入课堂,多用心感悟,我们才能有收获,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才能真正享受教学所带来的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