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我的“点金术”——作文点评课》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09/11/12 8:13:14   点击:2420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教科室

 

我的“点金术”——作文点评课》教学实录

    教:新北区薛家中学    徐春凤

一、撩开点评的面纱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忆一下前几次我们作文中有些同学的点评语言:很好!好极了!不错!语句欠通顺等。这些点评的语言含金量很低,也显得空洞,那么点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屏显一:(点评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饱满的感情。要有真诚的一颗心,要有真诚的一支笔。要有开阔的思路,要有敏锐的视角。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深厚的积淀……一颗慧心,要有独特的感受;一双慧眼,要有独特的发现;一支慧笔,要有独特的表达。

师:哦!嘻笑怒骂,皆成点评。点评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更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作文点评课。

『点评』用诗化的语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点评的兴趣,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情境中。

二、小试牛刀   初识点评

师:我课后收集了二则写桃花的材料,要求大家对二段文字作出点评:是从什么角度写桃花的?写出了桃花的什么特点?

【发材料并用屏显:甲段:满山满峪(Yù)的桃花哟,一丛丛,一簇簇,像烈火,似红霞,装点出一个火红的春天…………

乙段:经过一夜春雨的沐浴,桃花显得格外妩媚动人。晨光初露,她便早早起来,披一身彩霞悄悄探身墙外,含着莹莹泪花,目送着远去的早行人……

师:在点评前先看下老师出示的例子:(屏幕显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点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写活了。然后先用“满”“赶趟儿”写花朵多;次用“火、霞、雪”写花色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子中的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

写“花下”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闹”中不仅的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

(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动笔写点评)(5分钟后交流学生的点评)

1:“满山满峪”写出了桃花的多,“一丛丛,一簇簇”叠词的运用,很有节奏感,“像烈火,似红霞”用“火”“红”写出了桃花的颜色鲜艳,并调动了读者的视觉感受。(点评甲段)   “妩媚动人”写出了桃花的娇媚。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桃花的可爱、迷人、多情。“莹莹泪花”与前面春雨的沐浴相呼应。(点评乙段)

师:请问,大家觉得她点评的怎样?

    2:她点评的很到位。扣住了关键词来点评。能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并能注意到了叠词的分析,很全面。

3:“哟”字用得巧妙,隐含了作者对桃花的赞叹和喜爱。“满”字形象勾勒出桃花的多。“像烈火,似红霞”写出了桃花的艳丽。(点评甲段)   “格外”一词强烈表现出了桃花在春雨滋润后的娇美。“早早起来”一词赋予了桃花生命力。“含着”一词写出了桃花的媚态。(点评乙段)

师:她的点评很细腻,体现了女孩子的心思。连一个感叹词“哟”也品尝出了它的味道。

师:刚才同学们小试牛刀,抓住二段文字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了点评,不错。其实点评是对文章的人物、内容、结构、立意、语言等方面的评价,方法有多种。

『点评与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写桃花的课内和课外的优美语句学生舔尝点评的味道。教师组织教学有层次,先学生一个学习台阶的基础上,作分析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目标有些偏离,其实作为赏析更好,不该是点评。

三、经典实例赏析,明确点评

师:请同学们来赏析几段文字,明确点评的几种方法。

【屏幕显示】(一)斟词酌句法  

1、中国近代杰出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诗句是这样作赏评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极为传神,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有灵性一样。

(二)概括归纳法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娃娃”到“小姑娘”到 “青年”,形象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三)分类比较法  

  例如《水浒传》写人粗鲁处,便有如下写法:

  金圣叹评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二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学生赏读并思考)

师:其实点评的方法除了斟词酌句法,概括归纳法,分类比较法以外,还有感悟理解法, 生发联想法和质疑感叹法。点评角度有: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题材结构、立意构思、与语言表达。点评要求有: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学生朗读)

师:写不同类型的粗鲁之人,是施耐庵的笔力,见出粗鲁人的不同类型,则是金圣叹的眼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眼力。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明确学生点评的方法,以及点评的角度和要求。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取材于课本和名家的点评例子。课堂中的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练眼力,学点评

   师:请在我们班何烨与包程燕同学的2篇习作选取4——5处,要求用“斟词酌句和概括归纳”法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点评,当然其他方法也可以。希望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屏幕显示】文题再现:在朱自清的眼里,春天犹如季节绽放的笑脸,朗润灿烂:在老舍的记忆里,冬天好似娇羞妩媚的少女,秀丽温和:在梁衡的心中,夏天好像一首歌,充满着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四季交替,周而复始,哪个季节给你的感受最生动、最美好,就请你以这个季节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写出这个季节景物的特点。(2)、写出你对这个季节的独特感受。(3)、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评』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编者精心选编的《春》《济南的冬天》《夏》《三峡》《古代诗词三首》,不但让我们学生沐浴着艺术家凝练生动的语言,欣赏了大自然如诗如画的魅力;唤起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愫;更为学生摹山状水、吟风颂月、喜春悲秋、赏花听鸟……做了很好的写作典范!教师就围绕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结合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题目是来自于课本,又延伸到了课外,学生有话可写,也有例子可依。

(分发二份学生习作的材料)

【材料一

                               秋天来了

作者   一(2)班  包程燕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云淡风轻,硕果累累。她像一位小仙女,(这个比喻与下面三个不协调,不能准确体现沉甸甸、成熟、坚强)拎着一个金色的花篮来了。

秋天的美是沉甸甸的。她不像春天那样芬芳,不像夏天那样闷热,不像冬天那样凄冷。看,果园里,一棵棵碧绿的桔树,在熟透了桔子的点缀下,显得格外打眼;一株株柚子树上那金灿灿的硕大柚子,活像一个个大元宝;最让我眼羡的葡萄也成熟了,大串大串的从叶子缝里垂了下来。它们晶莹透明,像是水晶或是玉石雕刻出来的,紫中带亮,圆润可爱。又活像颗颗紫色的珍珠,各个又圆又大,水灵灵的。捏下一颗,放入口中,酸中带甜,流在皓齿间,仿佛要把你醉倒。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呀。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她不像春天那样羞涩,不像夏天那样坦露,不像冬天那样内向。看,田野里,庄稼日趋成熟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尺多长的金黄色的谷穗压弯了腰,粉红色的高梁扬起了张张笑脸,颗粒饱满的金黄的玉米,像小棒槌似的,沉沉的,露出红色的长头发。他们在秋风的吹拂下,好像在向人们频频点头。黄灿灿的油菜花(与秋天不符合建议改成不知名的野花)也在田野里翩翩起舞,优雅的跳起了愉快、热闹的民族舞,直射你的眼球。远远望去,整个大地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秋天的美是坚强的。她不像春天那么妩媚,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冬天那么含蓄。看,公园里,当露水成霜时,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群花也渐渐枯萎了(与意境也不符合),唯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那花儿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大的像个五彩绣球,小的像盏盏精美的花灯。层层的绿叶中有的羞涩,忍俊不禁。有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散发出缕缕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又为大自然增添了生趣,使悲愁的人们重新振作起来。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材料二

                                        春到人间

 作者   一(2)班  何烨

一束和煦的春的阳光,结束了冬的严寒,春姑娘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人间。

她像个画家,轻轻舞动她的画笔,就为我们画出一幅春的水墨画,让人赞叹不已。

你看呀!东方升起的那轮红日,似乎重新披上一件耀眼的红衣,红的透彻,红的纯洁,红的让人浮想联翩。(景色不典型)身旁的云朵,也抵抗不住它的魅力,纷纷被浸染成了红色,天空像被刚冲刷过,格外的蓝。

再望望蓝天下,树儿仿佛被唤醒了,透出了绿芽,树叶儿不再是像被冬天打败了的,病恹恹的,而是精神勃发。远远望去,让人感到了生机和希望。

小草迫不及待的从土壤里钻出来,急于呼吸春天微微湿润的空气,急于望望身旁抖擞的大树,急于给大地披上精心缝制的新绿。

不知不觉,春雨下起来了。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落在树上,仿佛在温柔的妩摸孩子,滴在小草上,小草争先恐后“咕嘟”“咕嘟”地喝着珍贵的春雨。

经过春雨的滋润,大地更加焕发生机。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沐浴着春的阳光,踏着轻快的脚步出来了。春风吹起,天上的风筝也渐渐多起来了,姿态各异,乐趣无穷。瞧,有螃蟹风筝,它还是那样“横行霸道”,在空中画出了一道弧线;有蜈蚣风筝,它好似天空中的霸王,扭动着它长长的身子,在空中尽情舞动;有燕子风筝,它是春天的使者,在空中抖动轻巧的翅膀……人们在这充满活力的春天放飞理想的风筝,期盼有更美好更充实的人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一堆幸福。

春天,一个五彩斑斓的名词。春天,一个活力四射的名词。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代词,这样的一个春天,就充盈的来到了人间。

(学生独立进行点评。6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点评好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下。要求把你的点评大声的朗读出来。

(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点评。教师点评。)

1我用总体概括法。文章思路清晰:234小节每一段都用一句话概括秋天美的特色。文中反复出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层次分明,点明中心。用斟词酌句法。文中“仿佛要把你醉倒。”一个“醉”字,形象的写出了葡萄酸中带甜。活像又活像巧妙的把描写柚子和葡萄连接在一起。(点评的《秋天来了》。)

师:点评到位,视角敏锐。

师:(看见学生不举手),是花就要敢于在枝头站立,我把舞台让给你。

2用斟词酌句法。“一尺多长的金黄色的谷穗压弯了腰,粉红色的高梁扬起了张张压弯,颗粒饱满的金黄的玉米”中的“压弯”“压弯”“饱满”用的好,与前面的“成熟”呼应,可见作者的匠心。

3:(《秋天来了》作者本人感想):一年四季中,我对秋是情有独钟。为了把秋写好,我调动了平时的素材积累库,并且花了点功夫构思了本文。首先我从果园里,田野里和公园里三个不同的地点来写秋天的美。写什么呢?我观察了柚子、稻穗、玉米、菊花等景物的独特魅力。怎么写呢?我构思了三个总提句“秋天的美是沉甸甸的”“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秋天的美是坚强的”来构思文章,使得文章层次清晰。然后还使用了“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来强调突出秋天的美,以及我对秋的由衷赞美。不足的地方是我没有写出家乡秋的独有的味道。

4用斟词酌句法点评《春到人间》。巧妙借用了朱自清的《春》中一段,但又加入了自己的语言,让春雨更富有活力了。用“透”,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生气,树叶的嫩绿,而不是像长一样,死气沉沉,毫无新意。通过放风筝,引出了人生哲理,赋予了春美好的期翼。

师:有点金圣叹点评的味道。

5(《春到人间》作者本人的感悟):读了朱自清的《春》,我也仿佛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的美,春天的多姿多彩,让人为之痴迷。学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也想通过自己的笔,宣泄对春的喜爱,抒发对春的赞美之情。希望能在纸上勾勒出我心中的春,来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他的无穷魅力。春给予我们美的想像。他是美的另一种诠释。春代表希望,代表新的开始,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读者以新的鼓舞。相信未来会更加令人期待。

『点评』学以致用,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文章点评,学生的习作,是鲜活的学习资源,再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且用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自主点评。

四、老师寄语

师:同学们刚才在交流中碰撞出来智慧的火花,表达了个人独特的体验,也表达了个人的思维认识。请问: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评注能力呢?

师:(引导学生明确)要多看书,积淀文学素养;多练习写阅读笔记;平时看书时,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析问题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多与别人交流。

师:陆游说:“文章之妙,在有自得处。”希望同学通过对作文的点评,能掌握并运用它,在以后的作文点评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自己的一己之见。

五、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补全范文空缺内容,要求与上文的构思一致。下课。

(分发一份学生习作的材料)

【材料三】

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

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动着。走过无数个

季节的轮回,年轻的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四季在自然的舞台上演奏着自己的生命进行曲。我们也一天天长大,在其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

百花争艳————春

微风轻轻送来了春天,在这个季节里百花争先恐后竞开放,小草刚冒出地面,柳条抽出了绿芽,这是不是个竞争的季节呢?老师常说我们是春天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为成绩而奋斗,为自己心中不同的目标而奋斗,学习生活中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同这争着做春天里第一朵开放的花朵。

在这里我学到了竞争。

绿草如茵————夏

看过了花的争奇斗艳,低头看看如茵的绿草,在刚过的暴风雨中它没有低头,虽然雨珠仍挂在小草的头上,努力想让它屈服,但小草仍坚持着等待救兵——太阳。它知道,等太阳再见的那一刻,也就不会受他人压迫了,小草顽强的精神能不让你感动吗?你是不是也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呢?

在这里,我学到了心存希望,不言放弃。

 

 

 

 

 

 

 

 

 

 

 

 

 

 

 

 

 

 

 

 

 

 

 

 

 

 

 

 

 

 

 

 

 

 

 

 

 

 

 

 

 

 

 

 

 

 

 

 

 

 

 

 

 

 

 

 

 

 

 

 

 

 

 

 

 

 

 

 

 

 

 

 

 

 

 

 

 

 

 

 

 

银妆素裹————冬

在呼呼风声中,雪在轻轻落地,不一会儿,大地便披上了雪白的轻纱,好美!我不禁发出感叹。是为它的纯洁吗?雪轻轻地下,让我想到了红军长征,想到了八年抗战,有多少革命先烈的血曾撒在这雪地上。

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忘历史,珍惜现在。

驻足生活的舞台,体验春夏秋冬,感悟生活的激情与澎湃。

附学生点评: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主体部分用四个小标题连缀成文,且每段末都以“在这里,我学到了……”结尾,说明自己感受生活洗礼的具体内容,条理整齐,新颖别致,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美和韵律美。可见小作者善于从自然中捕捉生活的真谛,从生活中提炼深刻的思想。文章语言蕴含哲理,富有思想性。(周佳慧点评)

附一学生作文:

硕果累累——秋

迈着轻盈的脚步踏进金色的秋天,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园子里柿子红通通的,如红灯笼般高挂在树上,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一派迷人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虽然秋是转瞬即逝的,可它把全部力量都释放出来了。经过一个紧张夏天的酝酿,农民伯伯的脸笑开了花,表现得自然极了。我也觉得获得了精神的丰收。对于这份甜甜的、踏实的收获,怎能不叫人欣喜呢。

在这里,我学到了脚踏实地,努力付出。一(2)班   张益

教师给学生以例子,让学生仿写。克服学生作文畏难的情绪。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2016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1501号-2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新北区薛家镇 电话:0519-85955860 0519-859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