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新四军纪念馆之行
雪苑少年社小记者 李进萍
一下车,便看到新四军纪念馆前的道路两旁,盛开着广玉兰,玉兰花开得不是很盛,但却红得热烈。
进入新四军纪念馆,我们先到李氏宗祠参观。一进门,便看到毛主席与朱德的素描像挂在大厅中央,原本有些因激动而吵闹的人君群这时渐渐安静下来。从侧房到中厅到侧廊,每个房间都摆放着床铺,床很小,床上的褥子单薄而陈旧,由此可以想到当时抗战的条件的艰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墙上贴着一条条标语,虽简短却振奋人心。
出了李氏宗祠后,我们来到纪念馆,纪念共三层,每一层都陈列着抗战时期的物品,墙上贴着陈毅、粟裕等新四军的照片与简介。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无数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敌方沖去,他们与敌人顽固抵抗,在刀枪下宁死不屈的身影……顷刻,鲜血遍地,它汇成了一条河,融成了一片海。耳畔,炮声、子弹声、杀喊声震耳欲聋,战士们用他们的身躯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他们用坚实的躯体,将保卫祖国的重任交到我们手中,而他们热爱祖国、坚强勇敢的精神也将为我们所铭记。
走出纪念馆,开阴沉了下来,空气中似乎流动着泪水。馆前路旁的玉兰花红得浓烈,哦,这是战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吧。




南山竹海之游
雪苑少年社小记者 陆婷婷
迎着三月吹开桃花的春风、迈着兴奋、矫健的步伐。3月26日,阳光普照大地,笑容洋溢脸上,我校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南山竹海的旅程。一路欢歌笑语,南山竹海是名胜风景区,在那里,我们体验了爬山的乐趣,品尝那里有名的当地食物——竹筒饭。在那蜿蜒的、坎坷的小山路上,留下了我们坚定不移的脚印,留下我们辛苦爬山的汗水。在其间,学生们也感受到了用自己双足登上峰顶的成就感,目睹了竹林的英姿、雄伟、壮观!景区内,绿村阴浓,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这次的旅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神奇,全体师生十分开心。在旅途中,师生进行互动,体验重所未有的感觉,实在是趣味无穷!
活动后,虽然个个感觉到累,收里却是美滋滋的,全都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甜美,耐人回味的记忆!
告别城市 亲近自然
——记我校师生南山竹海综合实践活动
雪苑少年社小记者 范宇婷
3月26日,我校全体师生一同参观了溧阳新四军纪念馆和南山竹海。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在南山竹海度过的半日时光。
中午吃过午饭,我们启程去南山竹海,大约30分钟后,我们便到达了南山竹海。经过几分钟的步行后,两把竹扇便映入我的眼帘,那醒目的竹青色的“南山竹海”四个大字,让我顿嗅到那清新的自然气息。进入南山竹海,看到成片的竹子所散发出的那充满生机的绿,我不禁想到郑板桥的《题竹》“谁家新竹啄春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坐上古色古香的“竹林小火车”穿越竹海,我赏着绿,我嗅着绿,我享受着被绿被自然所环抱的感觉。看着叵疾或缓的流淌的溪流,听着“哗哗”的水声,偶在万绿丛中看到几点红,顿觉一种安闲、舒适的感觉涌上心头。
时间在一点一点地飞逝,转眼已到我们离别竹海的时间了。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坐上车,回头看那海,它仍旧那么美,那么生机。车在马路上奔驰,而竹海也渐渐离我远去,远去……而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从心中泛起,泛起……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雪苑少年社小记者 黄汝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她带来了活泼的阳光,我绽放着明媚的微笑。
站在“南山竹海”的大门口,太阳当空,我扬起脸庞,看着有点眩,但眩得领人陶醉。风在动,吹起了我的头发,触动着我的脸庞,但却丝毫没有扰乱我愉悦的心情。
进入景区,满眼一枝枝蓬篷勃勃高耸挺拨的竹子,满眼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微风掠过,竹子像波浪一样翻滚起来,此起彼伏,直透心肺的翠绿。
继续跟随大部队向前进发。倏忽间,眼前一亮,眼前出现了一谭如明镜般的湖水。周围竹影飘摇,和风缕缕吹送,湖面波光粼粼,置身于此景,犹如一曲动人的音乐拔动我们的心弦,净化我们的灵魂。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水中,以绿为主色调以及周围宁静恬淡的环境,人恍如进入了人间仙境,真是“水在山间流,竹在水中长,竹景开在水中央。”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了竹林深处,我们开始了短暂的小山坡之旅。
在这无边无际的竹海里,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美丽的心情等待我们去采集,欢快的笑声需要我们去洋溢,和我们的同伴去新近大自然吧!在这新鲜的春风里,给自己紧张的生活增换一种轻松的韵律。


|